十七種名──大乘修多羅有十七種名

十七種名──大乘修多羅有十七種名
﹝出妙法蓮華經論﹞ 大乘即佛乘也。 梵語修多羅, 華言契經。 法華文句云: 論列十七種者, 皆法華之異名, 所以顯示此經, 甚深微妙之理, 不可思議也。 〔一、 無量義經〕, 謂佛欲說法華一實相理故, 先說此無量義處, 蓋將以無量之義, 會歸於一實相之理。 實相之中, 妙義無窮, 故名無量義經。 〔二、 最勝修多羅〕, 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, 於三藏中, 最勝極妙, 更無有比, 故名最勝修多羅。 (三藏者, 經藏、 律藏、 論藏也。 ) 〔三、 大方廣〕, 無外曰大, 正理曰方, 包富曰廣, 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, 具此三義, 故名大方廣。 〔四、 教菩薩法〕, 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, 如來以此教化一切善根成熟菩薩, 隨順法器, 令其得證佛果, 故名教菩薩法。 (菩薩, 梵語具云菩提薩埵, 華言覺有情。 ) 〔五、 佛所護念〕, 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, 是佛自所證得; 雖欲開示, 但為眾生根鈍, 久默斯要, 不務速說, 故名佛所護念。 〔六、 諸佛秘密法〕, 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, 此法甚深, 唯佛能知, 故名諸佛秘密法。 〔七、 一切佛藏〕, 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, 一切如來功德三昧, 無不含攝, 故名一切佛藏。 (梵語三昧, 華言正定。 ) 〔八、 諸佛秘密處〕, 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, 佛以善根未熟眾生, 非是受法之器, 不即為其演說, 故名諸佛秘密處。 〔九、 能生一切諸佛經〕, 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, 三世諸佛, 莫不由此而得成就大菩提果, 故名能生一切諸佛經。 (三世者, 過去、 現在、 未來也。 梵語菩提, 華言道。 ) 〔十、 一切諸佛之道場〕, 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, 聞此法者, 則能成就佛果菩提, 故名一切諸佛之道場。 〔十一、 諸佛所轉法輪〕, 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, 諸佛出世, 無不以此法門, 摧破一切眾生煩惱障礙, 令得解脫, 故名諸佛所轉法輪。 〔十二、 諸佛堅固舍利經〕, 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, 乃是諸佛真如法身舍利, 亘古亘今, 不遷不變, 無有敗壞, 故名諸佛堅固舍利經。 (梵語舍利, 華言骨身, 謂生身舍利; 此云舍利, 乃法身舍利也。 ) 〔十三、 諸佛大巧方便經〕, 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, 諸佛由此法門, 既成大菩提果已, 復以廣大善巧方便, 為諸眾生演說天人聲聞緣覺諸菩薩法, 令其悟入佛之境界, 故名諸佛大巧方便經。 〔十四、 說一乘經〕, 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, 顯示諸佛菩提究竟之體, 非彼聲聞、 緣覺之所能證, 故名說一乘經。 〔十五、 第一義住〕, 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, 即是如來法身究竟所住之處, 故名第一義住。 〔十六、 妙法蓮華〕, 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, 此之妙法, 而獨以蓮華為喻者, 蓋妙法則權、 實一體, 蓮華乃華、 果同時, 故名妙法蓮華。 (權、 實者, 聲聞、 緣覺、 菩薩三乘為權; 一佛乘即實也。 華、 果同時者, 世間之華, 先華後果; 唯蓮華, 華果同時, 果即蓮實也。 ) 〔十七、 最上法門〕, 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, 一切無量名句所詮法義, 無不含攝, 於諸經中, 最勝最上, 故名最上法門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 работу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